網頁

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八月份壽星小小慶生會

三智班的小寶貝又長一歲了,本月我們有三個小壽星,分別是:余欣紜、呂承諭、陳郁珊









2012.08.17修身課~哆基朴的天空(生命教育影片)


《哆基朴的天空》是一部黏土動畫,是由南韓製作,曾獲得2003年東京國際動畫節優秀作品賞。影片的故事情節,敘述著一個從小狗身體誕生而出-狗大便的生命歷程。「哆基朴」,就是狗大便的名字。影片當中小小的「哆基朴」,身上還留下許多製作人的指紋,從這些指紋中,可以體會到作黏土動畫的繁雜手續呢!主角「哆基朴」,是經過工作人員用心塑造而創造出的一個可愛人物。他,像人一樣,有著喜怒哀樂;及會思考人生的方向與道理。這樣的故事情節,自然也給人們上了一堂人生哲理的課。
影片是敘述一個狗大便的生命歷程。當他一來到這一個世界時,馬上被一隻小鳥唾棄!小鳥告訴他:「他是一坨狗大便。」也告訴他:「他,在這個社會上,將來是不會受到歡迎的。」因此,哆基朴,覺得自己一無事處、和很沒用,找不到自己生存在大自然間的價值!?後來,遇到第一個朋友──泥土。泥土,剛開始也傷害了他,說:「他是大便中最低級的一種。」可是,後來泥土也安慰他。泥土,在被農夫檢回去之前,向哆基朴說著:「曾經迷失方向的歷程,和找到自己價值的感慨。我的價值,就是孕育許多植物,供給他們養分,除此之外,也可以用來當建築材料,被用來蓋成房子,而房子可以給人們溫暖,讓人們當一個避風港。」泥土,一說到這裡,就覺得自己很偉大。這時也告訴了哆基朴說:「上帝,創造了萬物;上帝,就會妥善安排每一個人的用處。」
後來,泥土被農夫撿了回去,只剩下一哆基朴一個人時,心裡非常羨慕泥土可以回到田裡。到了晚上,一個人的哆基朴開始害怕,最後不禁的開始哭泣,哭泣,就在這個時候,葉子出現了!葉子安慰著他,跟他說:「很多關於生死的道理,也鼓勵了哆基朴,讓哆基朴,明嘹存在這世界上是不寂寞的,他比葉子幸福,因為可以不用像葉子一樣四處漂泊。」在這個當下起了一陣風,葉子不忍心的離開了哆基朴。哆基朴,又開始孤伶伶的一個人。哆基朴,就孤伶伶的一個人,歷經了下雪的嚴冬,直到春天的到來,有了奇妙的發展!在綿綿春雨裡靜坐的哆基朴,竟然在他的身旁,長了一株小小的嫩芽來;哆基朴,就這樣靜靜地提供養分,滋育小嫩芽成一株蒲公英,接受雨停、風吹、日照、黑夜的洗禮,終於開花結成種子,種子隨風飛飄,飛飄落地,落地成株。哆基朴,就結束了生命。哆基朴,最後找到在這世上存在的意義,將生命的價值外發極至淋漓。




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教小孩從錯誤中學習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全新改版《培養小孩的挫折忍受力》一書
如果想培養小孩挫折忍受力,就必須讓他們知道錯誤是生命的一部分。
傳達這個訊息的機會幾乎俯拾皆是。方法之一是做小孩的表率,並協助小孩培養對錯誤抱持更積極、不認輸的態度。不論小孩潑灑了牛奶、一時忘記別人的名字、在戶外走動時絆倒,教導他們記得儘量保持冷靜,以清楚的言語說明如何降低犯相同錯誤的機率,而且盡可能運用幽默感。幽默,會將錯誤的負面力量降到最低。
家長可能希望在合適的情況下,和子女探討他們的學習評量表及教師評語。曾有一位擔任律師、事業非常成功的家長,向我們吐露他和一對小兒女之間的討論和對話。他說:
「他們為了爭取好成績給自己太大壓力,好像前途就繫於中學成績似的。我認為,他們這種態度並不是因為我和我太太對他們說過的一切,而是許多小孩自然感受到某種壓力。
有一次,我跟小孩討論他們應該放輕鬆時,女兒說:『你說得倒輕鬆,你大概常常不費吹灰之力就拿到好成績。』
聽到女兒這番話我才明白,我真的從沒和他們談過我求學時的種種。
我父母一直保留我的成績單,後來全交給了我。結果我和小孩就從回顧我的成績單和老師評語開始聊起我的求學經過,其中包括十年級社會科老師寫下的這段話:『他的成績並不能反映他的能力,但以他來向我討更高分數的說辭顯示,法律或許是適合他攻讀的學科。』

我不認為這個老師是用幽默的方式寫下這段話,可是當我和小孩看到時,我們都笑了出來。他們還發現,原來我的成績並不如他們想像中的優異。」
家長在小孩犯錯時的反應,和示範如何正確面對錯誤一樣重要。你的反應是不是看他無法順利組合玩具就生氣又挖苦?你的評語是否儘量避免強化負面作用,例如:「如果老是急就章,你永遠也不會成功!」、「你為什麼不用用大腦!」,或者:「我常常跟你說,你做的一切永遠都不可能成功!」
當小孩犯了一些我們認為可以避免的錯誤時,父母往往很容易情緒失控。如果盛怒讓我們產生偏見,認為小孩沒有能力學習,他們就會誤以為錯誤就是能力不足的象徵。記住一個問題:「我希望別人用我對子女說話的方式與我交談嗎?」
你也可以幫小孩為隨時可能出現的錯誤做好萬全準備。例如,有個父親教女兒學騎腳踏車時,就對她說:「不要擔心,我隨時在旁邊接著妳,幫妳再坐上去。過不了多久,妳就可以自己騎車了。」諸如此類簡單又有力的叮嚀和打氣,可以讓小孩知道,即使他們跌下車來,父母隨時在旁協助他們。
另外,當小孩無法順利完成一件事時,不妨以他們認為可能有幫助的方式和他們討論,如此可以傳達以下訊息:情況絕對可以改善,糾正錯誤的方法有很多種。
家長可以在行動計劃就緒時,問孩子:「如果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你打算怎麼辦?你的備用計劃是什麼?」提出某件計劃不會成功的可能性,不應被解釋成注定失敗的預言;這只是承認:並非每件計劃都能成功。
事實上,只要小孩知道他們可以另謀對策,坦然面對計劃可能不會成功的現實,反而能幫助他們學習用更妥善的方式及態度面對錯誤。

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比分數更重要的事

  • 作者:洪蘭

  • 2012.06.01


  • 一位朋友的女兒想來台灣自助旅行。朋友寫信請我就近照顧一下,因為辛蒂才十七歲,尚未成年,她有些擔心。
    辛蒂抵達後,第二天一早,悄悄起床,幫我把廚房和廁所洗得乾乾淨淨,還去外面把陽台也掃了。我很驚訝,她說:「有時差,睡不著,而且做這點小事不花什麼力氣,」又說:「力氣是最用不完的,睡一覺明天又有了。從小到大,我媽總是告訴我看到事情就去做,不要管是誰的,因為只有從做中才能真正學到東西。」我想起她母親也是研究神經的,不禁點頭。
    的確,在實驗上看到經驗是促使神經連接最好的方式。神經的迴路經過反覆練習,連接得又密又緊,原本需要很多神經元才能做的事,在熟練後,一點點神經元就可以圓滿完成任務,活化的區域不但減少,還會改變地區。例如,小提琴生手和大師在彈奏時,大腦活化的區域不同:生手的小腦會大大的活化起來,而大師只有一點點;大師活化最多的是前運動皮質區,表示他在拉這一小節時,已在預期下一個動作了。所以古人說「熟能生巧」,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因為孩子需要經驗來幫助神經連接以強化學習。
    因為辛蒂很有禮貌,我就介紹她去台中的好友家住。沒想到,台中的朋友也很喜歡辛蒂主動做事的態度,就介紹辛蒂去她台南的娘家住。這一路上,因為辛蒂不偷懶,肯動手,笑口常開,她遇見的每一個人都自動幫她安排各種行程,使她在台灣玩得非常愉快。台中的朋友還說她念高二的兒子本來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跟辛蒂談了兩晚以後,不一樣了,振作起來了。
    原來她兒子平日除了讀書,什麼事都不會做。台灣的孩子光讀書時間就不夠了,怎麼可能去做別的事?但辛蒂告訴他,人生除了考試,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她問他:「你考完試想做什麼?」他答不出來,說:「還沒想過。」她說:「在你還沒想到時,世界上已有很多跟你同齡,甚至比你更小的人,已在想同樣的事了。他們在生活中,已經開始替自己蒐集未來可用的資料,累積未來可用的人脈和經驗。你如果現在還沒想,將來怎麼去和別人競爭?」又跟他說:「天下只有自己的母親會容忍你的壞習慣,無數的其他人是不會的。如果你不做,別人沒有義務替你做,你只會看到別人飛黃騰達,而你連門都進不去。」現在她兒子乖了很多,常常伸手幫忙了。
    我想起前幾天,美國有個家庭因為他們四歲和七歲的孩子在飛機上亂跑、不肯綁安全帶,被機長趕下飛機。很多人上網罵這對父母,說如果四歲和七歲就管不住了,長大後怎麼辦?叫父母不要為社會製造炸彈。
    所以孩子真是要教,因為「有禮天下去得」。父母要把眼光放遠一點,不要計較現在的一分、兩分。孩子的未來不在這些分數上,是在他的人格和情操上,那才是我們教育的重點。

    from:http://www.parenting.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65&nid=1877

    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要利他》「台灣小尤努斯」 沈芯菱少女公益家 改變3百多萬人

    快樂是什麼?沈芯菱的出現,代表了台灣八○後年輕人對成功的定義,與追逐物質成功的上一代相較,有了更高的要求。
    每個人最終目的只是想獲得一份快樂吧?可是,好像大家都背道而馳……。」和沈芯菱第一次碰面,是在清華大學蘇格貓底咖啡館,才21歲的她,臉上淺淺的酒渦,帶著大學二年級女生該有的清純稚氣,然而,談話內容卻和咖啡館名一樣的富有哲思。
    她出名極早。12歲、小學六年級,就在網路上架設免費的線上教學平台「安安」,迄今在兩岸三地累積了350萬使用者上網學習;14歲、國中二年級,因為看到柳丁賤價,向報社投書,最後與農委會打筆仗,在大眾媒體前一夕暴紅,迫使政府改變立場,並推動了 「全民吃柳丁運動」;15到18歲,她將關懷的範圍擴及更多的弱勢團體、青少年、原住民和台灣媳婦;19歲,她背起了相機,深入台灣大街小巷,去捕捉社會底層勞動者的影像,最後累積了20萬張她稱為「草根台灣臉譜」的圖像,讓她跨到對岸北京奧運辦展。
    《讀者文摘》亞洲版稱她為「少女慈善家」,她的故事還被載入國中教科書。
    21歲,正是台灣許多年輕人還賴在家的年紀,她卻似乎過了一個高轉速的公益人生。人們看她,或者讚嘆說︰太優秀!然而,她卻說自己平凡,「我是一個攤販、一個庄腳小孩。」
    小六開始做公益!賺300萬,280萬拿去助人
    「(鐵皮屋)之前真的很熱,下雨又會滴水……。」盛夏,我們來到沈芯菱在雲林斗六的家,她與父母住的仍然是她幼時省道旁的鐵皮屋,只是裝了冷氣,也大了一些。
    屋內,穿過花車、衣架與幾台縫紉機,後方10坪大的隔間,一台舊型厚重電腦,一張用到泛黃的圍棋桌,那是沈芯菱幼時用來讀書寫字的角落;用了10年,沒有換過。
    沈芯菱這些年考了超過40張電腦證照,靠數位技能為企業搭設網站,加上參與公益演講等外快,總共賺了近300萬元,然而其中有280萬元都投入她自己推展的公益事業,而不是換掉在鐵皮屋內的家具。「因為我的成長背景,讓我更加能感同身受,」沈芯菱表示。


    1989年,沈芯菱出生,在她出生之前,本來家裡的環境還算小康,學裁縫出身的父母親非常勤儉,開了一間小型家庭式的裁縫加工廠,但80年代中期,台灣抵擋不住匯率升值壓力,匯率由1美元兌新台幣40元,急升到1美元兌新台幣26元,造成出口導向的紡織業爆出走潮,受到上游廠商拖累,小工廠倒了,還欠了債。
    因此沈芯菱從襁褓,就跟著父母試過各種謀生方式,曾經一家三口和狗籠擠在一輛小車,也曾經擺攤躲警察。看到父母日夜奔波、金錢迫人,讓她比同齡的人都早熟。
    「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我從小學六年級就開始要立志做公益?因為我自己小時候跟著擺攤,沒有上幼稚園,上國小根本趕不上進度,因為在之前,我都只能自己練習寫舊報紙啊。同學拿原子筆寫作業,我只敢拿鉛筆去練,為什麼?便宜。然後,練好後,可以趕快擦掉再寫一次,所以常常會被同學恥笑。」
    「老師都會說教育是改變貧窮最好的方法,可是我看見的卻是,如果教育只有菁英教育,像我們這種窮孩子要拿什麼翻身?」
    投書報社救果農!掀起買柳丁、救農民熱潮
    80年代到90年代,台灣國民所得成長了2倍,然而貧富差距與城鄉差距也開始擴大。中研院的「社會變遷與意向調查」歷年都詢問受訪者「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差距問題嚴不嚴重」的主觀感受,在90年代初期,回答很嚴重的比率不到3成,到2005年,回答很嚴重的已經接近7成。「人口外移啊、老年化、隔代教養,這些社會問題都在我生活周遭上演。」站在社會底層,加上她年齡又小,本來應該是弱小而無助的,但一個偶然的事件,卻讓她發現,自己擁有改變事情的力量。
    那一年,沈芯菱10歲,當年台灣經常上網人口達到480萬人,她也成為其中一員。家貧的她,小學第一台電腦,是母親當掉少女時代攢下的玉鐲去買的,「因為再苦,也不能犧牲孩子學習的機會。」沈媽媽說。

    剛接觸電腦與網路的她,看到種植文旦的阿公,沒有因為盛產而高興,反而為了收購價格過低而苦惱,她想起,看過人家在網路上賣東西,就「憑著一股傻勁試試,」她上網查企業電子信箱,用小學四年級生的天真口吻寫道,「我阿公種的文旦很好吃,有需要的可以來訂。」
    本來只是姑且一試的想法,沒想到3天之後,家裡真的接到企業訂單,當場全家人喜出望外,尤其是阿公,「他一直問,是真的嗎?」
    「我第一次發現網際網路的力量!」沈芯菱表示。
    後來,父母在鐵皮屋開的小雜貨店,因為斜對角開了間超市,生意一落千丈,沈芯菱提議父母回到縫紉本行,她自學摸索建立一個企業網站,接受訂單;一年不到,家裡的生意也平穩下來。
    國中二年級的時候,她投書報社,說柳丁賤價傷農,卻被農委會發文反駁國中小女生的話不可信,「我請媽媽到附近的農戶拍照,我架設網站,提出證據。」這個反擊,最後迫使政府改口收購,社會也掀起一股買柳丁救農民的熱潮。
    「原來,小小個人的力量,可以拓展到無限大,」這些經驗,是她日後利用網路做公益的起點。
    每當沈芯菱有「創舉」時,憨厚的父母,總是難免擔心,以柳丁一役為例,經歷過台灣威權時期的父母,總擔心與政府作對的後果,勸她算了,可是,生於開放社會的她,憑著一股勁,總覺得自己凡事都可以試試。每一種嘗試,其實都是自我追尋的快樂之旅。
    自製免費教學網!兩岸使用者,已逾350萬人
    國小六年級,她因為自己沒有錢補習,又羨慕班上同學熱烈討論著當時流行的線上教學,她竟然為那些沒錢補習的同學,架設了「安安免費教學網」。
    第1年,為了籌措架站的費用,她接了3家公司網站設置案,租了伺服器;接著,為了自製教材,她到處向人借課本和參考書,到圖書館、書局找資料,每天都去瀏覽不同的網站,看人家怎麼搭配音效與動畫,怎麼發展題庫,然後自己動手製作內容。她也善用熱心網友的力量,邀請許多教師免費提供他們自製的教案。這個網站累積迄今已有2、30萬筆教材與多媒體影音材料,第1年就有70萬人上線使用,「我接到單親媽媽說,『謝謝妳,我的孩子功課進步了!』」

    有誰會想到,一個12歲小女孩的教學網,竟然可以影響兩岸?安安免費教學網迄今在9年間,累積了超過350萬兩岸使用者,《商業周刊》總編輯郭奕伶的2個孩子,也曾多次使用這個網站。
    檢視沈芯菱所做的,每一項幾乎都是從弱勢者出發,都是藉由網路平台彌補弱勢者在知識上的差距,這個她稱為「知識公益」的出發點,含有她檢視自己,並且撕下貧窮的社會標籤的意涵。
    沈芯菱有一次拜訪一位蚵農阿嬤,老婦的手指被牡蠣割傷,卻笑咪咪戲稱,流出的紅色鮮血是「紅包禮」,有牠才能賺錢為孫子付學費。底層草根工作者的勤苦韌性,讓她反思︰「他們不是失敗者,為什麼要把曾經赤著雙手奠基好社會基礎的人,移到金字塔的最低層,讓貧窮繼承貧窮?」
    為社會底層發聲!讓弱勢者翻身,擺脫貧窮
    就像是孟加拉社會企業家尤努斯(Muhammad Yunus)在年近40歲回到故鄉,發現貧窮的底層工作者,因為缺乏生產資本,被高利貸剝削,因而設立了窮人銀行。才21歲的沈芯菱,深刻思索貧窮背後結構性不公義,她不是用理論去批判,而是用行動力去改變。
    這位台灣的小尤努斯,對成功有一套她自己的定義︰「成功,不是你贏過多少人,而是幫過多少人。」她更思索快樂定義,「不快樂的人是因為沒想過要帶給別人快樂。」
    在《商業周刊》委託EOLembrain東方快線執行的兩岸八○後量化調查之中,其實已經開始聽到越來越多年輕世代重新界定成功,認為成功是追求自我興趣加上幫助他人快樂。富裕社會反思物質主義,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快樂,這件事在台灣社會正是進行式,沈芯菱可以說是年輕人中的先驅者。
    從後方看著沈芯菱,可以看到她濃密的頭髮下藏了許多的白髮,這是她從小學起,經常晚上熬夜工作的痕跡,「其實我還是會自我質疑,我所提供的,真的是別人需要的幫助嗎?」「這些事會不會是我一相情願?」但在她缺乏把握的時刻,有母親站在她那邊、陪她深夜用功編教材,陪她上山下海拍照,讓她繼續大步走下去。
    她還計畫著,要把賣文旦的平台擴大成為可以賣更多農產品的平台,再把免費線上教學平台課程從國中小擴張到高中,然後,還要再去跑跑台灣更多的鄉鎮,拍攝草根人物,因為她發現上一輩逐漸凋零,時間越來越急迫了。
    她想做的事情太多,「我的終極目的,應該就是把發言權、詮釋權,從上位者,還給那些在太陽底下默默低頭流汗的人。對,就是讓他們的聲音被聽見!」
    (原文出處:商業周刊第1197期少女公益家 改變3百多萬人)

    2012年6月14日 星期四

    推薦好書~一碗陽春麵的回憶



    一碗陽春麵的回憶
    一本敘述如何與生命溝通的書
    一本洗滌人心、從小學生到老年人都值得一讀的好書
    一本教人如何「活得開心、走得溫馨」的書
    與您「分享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小幸福」,在「一碗陽春麵的回憶」裡,您將看到
    善良的人性
    堅強的生命力-
    讓我們足以衝破人生的困境
    生命的尊嚴與價值

    『一碗麵故事代表著生命中永恆的價值-愛:
    父母對小孩、孩子對父母、夫妻之間、安寧療護團隊醫療人員對待病人全家、及社會中不相識的人群。』


    細說一碗陽春麵的感動..

    • 有一個46歲直腸癌末期的病人(主角),有多處骨轉移,因為腰痛難耐而來門診。
    • 醫師請她住院接受進一步的疼痛控制跟檢查。

    • 住院中,大家發現她的三個小孩子似乎時常都吃不飽,護士小姐給四個包子;三個小孩只吃兩個,留兩個打電話請在山上打零工砍竹子的爸爸隔天有空時來吃。
    • 趕緊請社工師幫忙找尋社會資源,沒想到「一碗陽春麵」的感人傳奇,從此展開
    • 面對人生的困境時`
    • 面對卡債時─有的人選擇殺親人後再自殺       
    • 面對情變時─有的人選擇用一盆炭燒掉希望
    • 面對失業時─有的人選擇全家走絕路
    • 同樣面對人生的困境,有人依舊活得很開心、有人卻不想活,差別就在面對厄運時的『態度』
    • 同樣面對貧窮的困境時,有人仍說:「阿姨,這碗陽春麵,我跟弟弟只吃一半,剩下的可不可以包回去,給爸媽吃?
    • 一句話,震驚台灣社會,甚至感動國際
    • 我們看見一碗麵有善良的人性
    • 還有堅強的生
    • 五個小孩子連肚子餓吃麵時,都還會先想到爸爸媽媽還沒吃,想要留給爸爸媽媽吃時,這事件已不是一碗陽春麵的『價錢』值多少?
    • 而是小孩子懂得跟父母分享的無上『價值』了。
    • 「人生啊!船到橋頭自然直,遇到了就接受,自然會有路的!」
    • 一碗麵媽媽的人生哲學就是如此單純而富足。
    • 面對親人死亡的經驗並不恐怖,其實也可以很溫馨!
    • 長長的路,慢慢的走;大大的樹,慢慢的長
    • 陽光小雨春日風              愛的教育勿忘我
    • 曾經,『一碗麵的故事』深深打動您我的心
    • 媽媽過世後,動人的故事還在延續
    • 現在,5個孩子
    • 老大成績進步,田徑比賽第五名;
    • 老二姐代母職,更是大家眼中的模範生,
    • 老三改變最大,不再滿口髒話,不但榮登校刊「強檔主打星」,資源班繪圖比賽更榮獲全縣第一名。
    • 老四勤練ㄅㄆㄇㄈ,喜歡上學校。
    • 幼稚園的老么笑容燦爛,愛背唐詩。
    • 善的循環 
    • 施比受更有福
    • 2006/12
    • 一碗麵爸爸參與『1000個圓夢計畫』,認養6個弱勢兒童的心願。於是他帶著5名孩子親手製作了6個竹子存錢筒,為罕見疾病的貧童圓夢。
    • 曾經接受大眾不少幫助的他們,
    • 現在也能回饋社會,心裡是滿滿的歡喜與感恩!
    • 藉著回憶一碗陽春麵的故事
    • 我們了解、省思..
    • 可貴的生命精神之外,更見..
    • 此中最真誠無私的『愛』!
      我們記住了:
      因為心中有愛,生命才能如此豐厚精采!
    • 周希諴醫師--
    • 幫助病人與他們生命溝通時,
      也幫自己跟自己的生命溝通。
    • 「我的感想是,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也即將走到盡頭時,我希望也能像婉如一樣,讓愛她跟她所愛的人,都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她的生命曾經…」 周 醫師說到這裡時故意停下來不說,只靜靜的看著茹詩。
    • 「曾經怎麼樣嘛?」茹詩拉著 周 醫師白袍衣袖急著追問。
    • 活得開心、走得溫馨。
    • 結語:

    • 一碗陽春麵的啟示?
    • 有一些人,有一些事,只要一想起,
      心中就有暖流流過─愛
    • 因為,他們讓我們看見這個世界的光亮─希望
    • 讓您我都成為點燃每個人心中
      那把大愛之火的人─勇氣
    • 讓我們一起 ~
    • 把愛傳出去